在交易所及市場各方的共同努力下,滬鋅首個合約0707順利完成使命,平穩(wěn)交割實物3450噸。
上海期貨交易所鋅期貨首個合約ZN0707交割工作日前已平穩(wěn)完成。記者獲悉,此次鋅期貨共交割3450噸,交割率為0.05%,共有15家會員的客戶參與。
業(yè)內專家指出,鋅期貨的成功交割意義重大,不僅有助于指導國內鋅生產企業(yè)經營,幫助其實現預定生產目標,同時,還從期貨市場體系和交易經驗上提供保障,大大縮短上市新品種的成熟期,從而推動鋅產業(yè)的健康發(fā)展。
金屬系列品種成熟完善
據悉,此次交割企業(yè)主要賣出方為鋅生產等相關企業(yè),包括品牌生產廠家和貿易公司;主要買入客戶既有鋅消費企業(yè),也有國內以及具外資背景的金屬貿易公司,參與交割的買賣雙方結構均衡合理。
此次交割量最大的會員——中國國際期貨公司總經理馬文勝透露,“國際期貨客戶共交割3000噸,公司首次鋅交割非常順利,流程也很完善”。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首次交割平穩(wěn)順利,表明上期所金屬系列品種已經成熟完善,并為未來成功推出鋼材、鉛等其他金屬品種,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據介紹,為確保鋅期貨首次交割的順利完成,上期所從合約上市前到合約交易、交割、結算全過程,在品牌注冊、交割倉庫管理、會員和客戶服務以及技術系統(tǒng)準備等方面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。
“鋅和銅、鋁交割流程基本很相近,屬于同一金屬系列產品。期貨公司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,公司和客戶都感覺很方便”,馬文勝說。他表示,上期所系列產品推出來以后,流程是可以復制的,開了這么多品種以后,交易所可以說非常有經驗了;同時,交易所工作做得很細,在很早之前就進行培訓,在具體流程上考慮得很周到。“無論是合約的設計還是交割流程的設計,非常符合現貨的特點,從公司目前的情況來看,客戶很滿意,而且進一步表示要加大保值力度”,馬文勝說。
改善鋅現貨定價模式
鋅期貨的成功上市,對現貨市場及其定價模式的改善起了較大的促進作用,其中原有定價模式得以改善,同時使得涉鋅企業(yè)實現了“兩條腿”走路。為此,經易期貨總經理張必珍表示,“鋅期貨市場為客戶多提供了一種拿貨渠道,可以讓客戶在期現貨市場之間靈活選擇和運用”。
“市場上出現了新的變化,即原有的以LME為參考定價的模式轉化為內外盤結合的定價模式,特別是以SHFE的盤面報價為參考的定價模式在國內大型企業(yè)中比較盛行,尤其在貿易企業(yè)中表現突出。生產企業(yè)的定價也基本跟上期所的報價掛鉤”,國際期貨分析師林煜輝介紹。
此外,鋅期貨上市也給國內鋅現貨貿易流通格局帶來一些新的變化。比如,增加了貿易商的銷售定價模式,使鋅的流通更為迅捷。根據林煜輝對鋅期貨上市后交割品牌0號鋅、非交割品牌0號鋅、1號鋅之間升貼水變化情況跟蹤發(fā)現,這3者之間的價差由原來的1000多元/噸逐步縮小到200-300元。“市場價格更加公平、公開、公正”,林煜輝說。
自2001年以來,國際鋅價從每噸700美元漲到目前的3700美元,此前最高達到了4500美元,面對如此大的波動幅度,若不利用期貨,企業(yè)無疑面臨巨大風險。“我們高度關注上期所鋅期貨??陀^地講,企業(yè)有這方面規(guī)避風險的需求,來保證自身利潤穩(wěn)定增長;而且,利用期貨市場,對未來生產經營有重要指導意義,可以實現預定生產目標”,一家涉鋅企業(yè)人士如是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