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司机在线精品视频网站

科技新時代:電動汽車只是空中樓閣

2011年08月11日 9:57 20249次瀏覽 來源:   分類: 新技術


  賽達爾正在努力讓替代品的制造環(huán)節(jié)更少,過程更短。他利用超級計算機計算決定化合物性質的量子力學相互作用,目標是找到有效的元素混合方式,制造出比今天的化合物更有效的材料。“在10年之內我們就能通過純粹的計算方法設計出有用的材料。”他說,“影響這個過程的只有時間。我能在周五執(zhí)行1000個運算,這些運算會在周一完成。今天當我們進入實驗室去計算某些材料的組成成分時,成功率則高達50%。”
  循環(huán)利用也許是減少對這些能源關鍵元素依賴的最顯而易見的方法。就像耶魯大學的工業(yè)生態(tài)教授托馬斯·格雷德爾所說的,我們應該開始將城市看作“有人類活動的礦山”—各種元素的礦石以廢棄的汽車、電腦、電池等形式存在。目前,人類循環(huán)利用能源關鍵元素的比例非常小。以美國為例,2010年碲被回收利用的比例是零,鋰僅有非常少的一部分,只有17噸鉑族元素被回收利用。而在這一年,美國僅進口的鉑族元素就多達195噸。一些科學家建議,各國政府部門應該介入對能源關鍵元素的分配,并拿出專項資金用于鼓勵消費者回收這些金屬。
  但是即使我們對已有的能源關鍵元素進行很好地管理,尋找并開發(fā)新的能源關鍵元素仍然是必需的。在過去幾年中,礦業(yè)公司陸續(xù)宣布了在澳大利亞、巴西、加拿大、印度、哈薩克斯坦和越南進行稀土元素開采的計劃,新興和老牌的鋰生產商也已經開發(fā)出了從澳大利亞和其他地區(qū)堅硬巖石中提取鋰的新技術。與此同時,投資者和政治家們也開始對一些長期被禁止開采的地區(qū)施加壓力,例如美國已經準備放松在一些區(qū)域的能源關鍵元素開采禁令。
  美國至少有1300萬噸稀土元素,400萬噸鋰,還有相當數量的其他能源關鍵元素。然而,由于嚴格的審批程序和環(huán)境管理條款,這些礦藏只有極少數得到了開采。在一處礦藏被探明之后,由于這些審批程序的限制,通常要在7年甚至更多年之后才能得以開采。但是即便如此,也必須在能源關鍵元素的開采和所導致的環(huán)境破壞之間取得平衡。這種平衡在獲取稀土元素的過程中極難實現,因為開采活動幾乎毫無例外地會將位于淺層的鈾、釷等放射性元素挖掘出來。正是由于輕微放射性污水的泄漏導致了2002年加利福尼亞州派斯山礦被關閉—這里曾經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元素礦。這座礦山的擁有者美國莫利礦業(yè)公司在重新設計并建造了礦山的附屬精煉設施后,決定在今年重新開始開采工作,并計劃每年開采2萬噸稀土礦石。
  鋰的開采不會帶來有毒的廢水和放射性礦渣,但是開采活動對環(huán)境引發(fā)的爭論也從未平息。參加完在拉斯維加斯舉辦的會議之后,我跟一群投資者和采礦業(yè)的政府管理人員飛往內華達州,去參觀西部鋰礦,這里是美國最大、最先進的能源關鍵元素項目。一處租來的牧場房屋被當成了這家公司的野外司令部,屋子里的膠合板桌子上擺滿了從附近開采來的礦石樣本。我跟西部鋰業(yè)公司的CEO杰·赫梅勞斯卡斯聊了一會兒,他說到清潔能源革命時的語氣和神情就像是一個人剛剛發(fā)現了上帝。他的上一份工作是監(jiān)管一處露天金礦的建設,他顯然認為那遠沒有他目前從事的工作高尚。“現在我每天都起得很早,感覺自己正在拯救這個世界一樣。”他說。
  我們穿上了橡膠靴子和防水夾克,坐上了全驅越野車,向西方20千米之外的一座矮山駛去。這里是叉角羚的家園,也沙漠盤羊的領地。大約20分鐘后,我們從高速公路拐上了一條骯臟的土路,前往被灌木所覆蓋的山頂。山頂有一處人工挖掘的、深約4.5米的坑道,我們在坑道前面停下,并走了下去。走在潮濕、紅褐色的黏土上,我的靴子很快就沾滿了泥巴,沉重得像是灌了鉛。西部礦業(yè)公司最新的報告稱,在這些類似海綿的黏土中含有的鋰相當于150萬噸碳酸鋰礦石,按照目前的消費水平,足以滿足全世界12年的需求。
  在2~5年內,我們腳下的泥土就會變成一處露天礦。如果僅有這一處仍然不足夠的話,在它北部還有4處礦可以迅速開采。之前我曾經問赫梅勞斯卡斯,像這樣的開采活動會給環(huán)境帶來怎樣的影響。從黏土中開采鋰要比很多開采行業(yè)對環(huán)境的影響小,但是想要完全沒有影響也是不太可能的。能源關鍵元素,就像金、銀、煤炭、石油等其他我們從地下開采出來的資源一樣,開采行為不可避免地會對環(huán)境有一定影響。“我的意思是說,我們準備在山坡上挖一個大坑,”赫梅勞斯卡斯說,“但是必須首先評估一下各種成本,包括環(huán)境。”

[1] [2] [3] [4] [5] [6] [7]

責任編輯:TT

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請登錄中國有色網:m.luytgc.com了解更多信息。

中國有色網聲明: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
凡注明文章來源為“中國有色金屬報”或 “中國有色網”的文章,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(chuàng)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(fā)布的文章。
如需轉載,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( 郵件:cnmn@cnmn.com.cn 或 電話:010-63971479)聯系,簽署授權協(xié)議,取得轉載授權;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“XXX(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)”的文章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,僅供讀者參考。
若據本文章操作,所有后果讀者自負,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