成都發(fā)明高效降解藻毒素的溴氧化鉍光催化劑
2014年05月14日 16:8 6276次瀏覽 來源: 遠期交易網 分類: 新技術
日前,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(huán)境研究所“一種溴氧化鉍光催化劑的制備方法”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局發(fā)明專利授權。
傳統(tǒng)納米二氧化鈦一直作為高效氧化技術的典型代表,可以高效的降解多種有毒的有機污染物。但由于其存在著必須用紫外光作為光源的應用瓶頸,目前尋找一種新型的可直接吸收可見光的光催化劑是新的思路。溴氧化鉍(BioBr)具有獨特的開放式結構和間接躍遷模式同時存在的結構,有利于空穴—電子對的有效分離和電荷轉移,因此該催化劑具備很高的可見光光催化活性。采用表面活性劑溴代十六炕基吡啶來合成溴氧化鉍(BioBr)未見報道。
中科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(huán)境研究所程根偉研究團隊發(fā)明了一種具有高效可見光活性的溴氧化鉍的制備方法。方艷芬博士在導師程根偉研究員的指導下,創(chuàng)造性地提出了溴氧化鉍改型技術,并以負載Fe2+的NaY分子篩制備得到Fe2+-NaY催化劑(簡稱FeY),該技術可以利用可見光對微囊藻毒素的致毒功能團進行降解,在寬pH范圍內,Vis/FeY/H2O2體系對MC-LR降解率可達90%以上,通過該方法合成的溴氧化鉍為淡黃色固體粉末,無特殊氣味。儀器檢測其為正四方晶型,比表面積大,表面孔徑很小,禁帶寬度為2.62eV,結晶度為98.3%的層狀晶體,產品純度大于99.9%。制備的溴氧化鉍的可見光活性高,能在短時間內高效降解各類有機染料和微囊藻毒素。
該專利的催化降解原理已經于2010年在美國國家化學會刊物EST(Envi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)上發(fā)表,并被該刊評為2010年環(huán)境技術領域Top Paper,以2010年Best Technology Paper為要點進行報道。
責任編輯:彭彭
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請登錄中國有色網:m.luytgc.com了解更多信息。
中國有色網聲明:本網所有內容的版權均屬于作者或頁面內聲明的版權人。
凡注明文章來源為“中國有色金屬報”或 “中國有色網”的文章,均為中國有色網原創(chuàng)或者是合作機構授權同意發(fā)布的文章。
如需轉載,轉載方必須與中國有色網( 郵件:cnmn@cnmn.com.cn 或 電話:010-63971479)聯(lián)系,簽署授權協(xié)議,取得轉載授權;
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“XXX(非中國有色網或非中國有色金屬報)”的文章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構成投資建議,僅供讀者參考。
若據(jù)本文章操作,所有后果讀者自負,中國有色網概不負任何責任。